中国交通报:学以致用 担起一份社会责任——走进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团队
“我们始终坚持依托行业、服务行业、引领行业,着力培养‘底色亮、特色明、靠得住’的人才。”近日,记者在长沙理工大学探访学生创业实践情况时,该校党委书记付宏渊介绍说。
据介绍,学校高标准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设,将其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。目前已有60个大学生创业公司和创新创业团队入驻,另有285个创新创业项目列入前期培育。近三年,基地先后孵化培育了切糕王子、易高设计、云研科技、精锐云电力等一批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。

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。 长沙理工大学 供图
马达轰鸣为梦想加油
中国第一辆采用3D打印空气套件的方程式赛车,出自长沙理工大学的一群“理工男”之手。再过一个月,第二代“金属3D打印赛车”——FNX-17又将面世,准备出征2017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。这个系列均由该校在校学生CRT车队自行设计、制造和调试。
2010年12月,该校学生刘泽参加长沙国际车展时,萌生了在大学里造一辆方程式赛车的念头。“我告诉他至少需要20万元。我以为他会知难而退,没想到几天后,他和另一位同学每人从家里带了5万元现金过来,我们几位老师很感动,一起想办法东拼西凑,总算让车队‘开张’了。”车队指导老师袁翔回忆说。
车队组建了,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?参加比赛!
根据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规则,参赛车队须在一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一辆在加速、制动、操控性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小型单座方程式赛车。
“它不是单纯的竞速比赛,还考验车队的设计能力、营销能力,你要懂车、懂管理、懂市场、懂比赛。”车队经理、文法学院学生孙文山介绍。因此,车队成员呈现多学科的特色,来自汽机、物电、电气、经管、文法、艺术等学院的学生,被编入发动机组、电气组、企宣组、财秘组等12个小组,各司其职。
经过几年发展,车队逐步走上正轨。2013赛季获得成本报告全国第三、ANSYS报告全国前十;2015赛季获得全国三等奖、赛车燃油经济性全国第七;2016赛季获得全国三等奖、8字绕环全国第七。
长沙理工大学不断加大对CRT车队的支持力度,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车队建设。目前CRT车队已经成为一个由学校指导,学生自主管理运营的企业化创新平台。
助贫困村插上电商翅膀
2015年,长沙理工大学派出10多支实践团队,对学校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工作。交通学院“蜂巢”团队就是在扶贫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创业团队。
该团队在湖南邮政EMS支持下,利用“极速鲜”平台,实现农产品当天上餐桌的高效率,创新了CSA(农场服务社区)的内涵,打通了产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。项目从前期的理论探索、市场调研到落地实施,再到目前的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,历时近两年时间。
该校定点扶贫村有50余亩高山蔬菜园和120余亩葡萄园。园区建立之初,“蜂巢”团队的学生们就参与其中,从科学种植、产地布局、产品包装,到运输、仓储和配送。“村民们需要更科学地对接市场,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生产情况、交通状况和市场需求,想方设法把蔬菜瓜果卖出好价钱。”交通学院副院长田上说。
“我们当时有20多人,分组进行测绘,所测数据用于农产品运输路线的规划。”物流专业的“蜂巢”团队负责人袁微同学说,“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农村设计物流方案,为扶贫村脱贫致富作贡献,这是目前为止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。”
2015年至2016年,“蜂巢”团队帮助贫困村累计创收80余万元,获益贫困人数约1335人。除了为农产品销售环节出方案,“蜂巢”团队还积极搭建网络销售平台,提升购买体验。由团队成员独立开发的公众号不断完善各项功能,目前已正式上线投入使用。
(本报记者 李宁 特约记者 邓崛峰)
来源:《中国交通报》